这样的情况,临床经常可以见到。很多患者吃药后血压降到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好了,又害怕药物副作用,就擅自停药了。
怎么办?
监测血压。如果血压升高,继续服药;如果有其他情况,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要注意这三点:
第一,血压有季节性。夏季天热,血压会降低,这时候停了药血压也可以保持正常,会使人误为高血压治好了。其实,天冷了血压还会升高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可以暂不服药观察,天气冷了血压再度升高,恢复降压药口服。
第二,一些长效药物会在身体里蓄积。现在的降压药长效药居多,每天吃一次即可。这些药物中,有些代谢缓慢,比如钙拮抗剂里的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半衰期都很长,在老年人身上代谢就更加缓慢。这样每天都吃,药物会在身体里慢慢蓄积起来,降压作用也会增强。这个时候停药,即使不再吃药,身体里也还有存着的药物发挥作用。这样会使病人误以为不吃药也挺好,血压也正常。等到药物排泄光了,血压才会再度升高。像氨氯地平这一类的长效药,有时要到停药一个月左右血压才会复升,所以不要以为不吃药血压也正常。要是不注意监测,又没有症状,血压高了也不知晓,就会耽误了治疗(吃氨氯地平降血压,一个星期效果不明显,是药物没作用吗?)。
第三,高血压老人的血压降低可能提示健康状况不良。老年人,尤其高龄老人,原来有高血压的,最近血压正常了,不高了,甚至偏低了,这种情况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并不提示高血压治好了,而是有可能意味着老人健康状况差了,身体虚弱了,或者是合并其他疾病了。曾经有多项对老年高血压的研究,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低血压是活力减低和健康状况不良的一种表现。这样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增加,。而这些后果并不是降压治疗引起来的。比如原来心功能好的老人,现在心功能差了,血压也会减低。我们就遇到过一位老人,原本偏高的血压最近3个月降低了,超声检查发现了心脏的室壁瘤。追溯下来,老人在3个月前曾经出现过几天低热,伴有乏力,全身不适,以为感冒休息了半个月才逐渐恢复,按照时间推断,就是那个时候老人发生了心肌梗死,因为症状不明显被忽略了。
还有,一些患者在服药期间也会很注意生活方式改善,控制了一些危险因素,也是有助于降压的。但是就原发性高血压来说,在现阶段、在现有医疗水平下还不能治愈,只能控制。有些人可以是一段时间、数年血压正常而再度复升的。
所以,在高血压老人降压治疗血压正常自行停药后,一定要注意监测血压,观察血压变化,即使在短期内血压正常也不要忽视。就像前面说的,有些药物会蓄积很长时间,有些高血压患者可以在某一时段不吃药血压也控制在正常。监测血压是必须的。
如果血压再度升高,那就要在医生指导下恢复用药;如果血压正常、没有不适,可以观察,也可以适当地检查;如果血压偏低了,或者还出现其他不适,那就要重视、及时查找原因了。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