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中医真的有这种治疗吗
指导专家:康复中心主任庄礼兴教授
文/老人报记者蔡卫杨
说起“放血疗法”,很多人都会有所耳闻,不过,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江湖术士”的一种骗人手段。而演员潘粤明的母亲也曾为救脑梗的老伴,在家放血治疗,引发了广大医护人员的激烈讨论。而后他道歉称“不希望误导大家”,同时提醒网友生病一定要重视,医院按照程序认真检查。
那么,放血疗法在中医中到底是否属于一种存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呢?
“放血疗法”历史悠久
广州中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庄礼兴表示,所谓的“放血疗法”在中医中称为“刺络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使用“三棱针”在人体的特定部位放出一定量的血液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古老疗法,能祛除邪气,从而起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恢复正气的作用。
“刺络疗法”历史悠久,至少存在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作为人类最初的医疗手段,曾被世界各地人民所使用。
“刺络疗法”最早记载于《*帝内经》:“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热喘、衄血等。唐宋时期,该疗法已经成为中医重要的特色疗法之一。《新唐书》中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金元时期,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都用到了“刺络放血”,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明清时期,“刺络放血”已开始流行,三棱针也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也沿用至今。
中西医“放血疗法”有区别
庄礼兴强调,中西医的放血疗法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医的刺络放血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理论基础,对于放血的量和部位等有严格的操作标准。《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到“菀陈则除之”,即以放血疗法治疗瘀血、脉络不通等病症,是中医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欧洲的放血疗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去除人体内多余的液体,和灌肠、催吐等方法的原理类似。在工具使用上,目前中医采用经严格消*的三棱针、蜂针、注射针头等,而欧洲则是采用刀割开血管,不利于血量的控制。
“从西医的发展史看,放血疗法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埃及人、希腊人都热衷于用此方法来治病。一段时间里,在欧洲、亚洲、美洲,放血疗法成为治病的主要手段。放血疗法看了令人毛骨悚然,用刀直接割血管,用铁盆来接血。血液从血管里喷射而出。该方法的使用在18世纪进入了高峰期,直到19世纪末才逐渐被淘汰。”庄礼兴说。
专家指引
“放血疗法”注重“三因制宜”
庄礼兴表示,中医的“放血疗法”一直以来在降压、镇痛、泄热、缓解急性期症状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医生在严格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对适应症进行准确的辨证,注重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原则,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由于“放血疗法”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缓解急性期症状效果显著等特点,目前,在中医临床治疗上仍经常使用。
1.急救、退热:对井穴和人中进行针刺放血可以促醒、退热、退烧。点刺少商放血5到7滴,可治疗急性扁桃腺炎。
2.治疗瘀血:对委中穴进行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急性腰扭伤属于膀胱经部位瘀血病变,往往疼痛难忍,而委中穴为膀胱经的合穴,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采用委中进行刺络放血,止痛效果显著。
3.治疗高血压、头痛:在百会穴、太阳穴、耳尖针刺放血,治疗高血压、头痛效果较好。东北地区是高血压高发地区,民间治疗方法常采用患者头低脚高位,百会穴放血到毫升。百会穴位于巅顶,与足厥阴肝经上有密切联系,具有平肝熄风的作用。所以百会穴放血只适用于辨证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头痛患者,且出血量5到10毫升即可。但这个方法并不能治愈高血压,只能缓解,控制血压升高的症状,日常的控制和维持依然需要西药配合。
编辑:刘庆钧复核:郑小英、杨艳责编:钟天送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