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广东医院(临床医学院)自年建院以来,已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医院70周年献礼,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特举办“70周年70篇科普”科普文章活动。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心血管内科的《让我们与高血压和谐相处》。
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国,平均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患有高血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更多地了解高血压,从而更好地管理它、与它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守护好身体健康。
什么是高血压呢?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称为血压。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是这样诊断高血压的: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以上测量上肢血压,如果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可诊断为高血压。当然啦,测量血压还要注意很多细节,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比如应该安静休息10分钟以后进行测量,注意正确的坐姿,血压计要与心脏位置同一水平等等,这样测得的血压数据才能反映您的真实血压水平。关于血压测量的方法,可以向心血管内科索取宣教资料或请医务人员进行测量指导。
高血压对身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持续的血压升高可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如果说心血管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那么每3例的心血管死亡中就有1例与高血压病相关。以脑卒中为例,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每年新发脑卒中万人,对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70%的脑卒中与高血压有关。所以管理好高血压病,是非常重要的。
我没有任何不舒服,是不是不需要治疗呀?
高血压病的发病是比较隐匿的,有的人会有头昏、头痛等表现,而不少人并没有明显感觉,这也造成了很多人是直到出现心脏、肾脏甚至中风等器官不可逆的损伤时才发现血压高的,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即使没有症状,血压升高对身体的损害影响还是持续存在的,同样需要积极治疗并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既然高血压病这么多危害,我得了高血压是不是就没希望啦?
有了高血压病,我们要重视但千万不必要过度担心。目前研究已证实,降压治疗可大大降低高血压相关损害和风险,可以使心肌梗塞风险下降15-30%,心力衰竭风险减低50%,脑卒中风险降低40-50%。所以,只要能够坚持治疗,血压达标,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降压的手段有哪些?只能吃降压药吗?
降压治疗的手段包括2个方面:
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降压的基石。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心理平衡、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健康睡眠。
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选用合理的降压药物帮助血压进一步达标。
血压降到多少算达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90mmHg算做达标;如果高血压伴冠心病、慢性肾病、糖尿病、心衰、脑卒中的患者需</80mmHg。个别≥6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存在明显的动脉硬化,往往表现为单纯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不高甚至偏低,当收缩压降到mmHg以下时会更不舒服,不能耐受,这时也可考虑将血压降至收缩压<mmHg。
使用降压药物主要要注意什么?
要获得降压带来的益处,大多数患者必须长期坚持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在能耐受的情况下,推荐尽早使血压达标,并坚持长期达标。用简单的口诀表示就是:
?早降压,早获益;
?长期降压,长期获益;
?降压达标,最大获益。
血压正常已经很长时间啦,我能否停用降压药?
目前还缺乏针对高血压病因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而改善了血压,或者季节变化等影响,我们的降压药物有可能减量或减少,但切忌突然全部停用,而是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严密观察血压,逐步调整降压药物,以免突然停药造成血压骤然升高带来严重后果。
隔壁老王吃的降压药血压控制很好,我是不是也换成那一种好?
降压药物分为五大类,还有一类是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降压作用。每个人血压升高的程度不同、合并的危险因素和疾病不同、内脏功能不同、甚至体质过敏情况不同等等,因此每个人选用的降压药物也会不同。医生会综合评估各种因素后为病人选择合理的降压治疗,即“个体化”方案。别人用的好,并不一定合适照搬,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
我要多久来看一次医生呢?
建议一般患者每1~2个月随访1次;而病情较重或者血压尚不稳定者,医院随诊,方便医生观察以及调整治疗,更早使病情稳定和血压达标;即使病情较轻者,至少也要每3个月随访1次。另外还推荐做好家庭自测血压记录,或者使用目前很多手机上的智能血压管理系统,以方便患者本人及医生查看血压的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坚持长期治疗和长期达标。
高血压病常见而危害大,但我们并不需要“谈虎色变”。只要我们重视它,积极去面对它,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治疗、监测和随访,一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拥有良好生活质量。最后衷心祝愿广大病友:
与高血压和谐相处
享心愿中健康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