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沙坦类降压药是一线降压药,不仅仅降血压,而且也能改善微量尿蛋白,保护肾脏。然而,有一部分高血压病人服用此类药物降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甚至使得血压升高,这到底是什么回事?这可能和低肾素型高血有关,今天就来跟大家谈一谈。
低肾素型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1、单基因遗传
低肾素型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性,因为遗传原因使得先天性肾脏中盐皮质激素合成增多,升高其活性,使得远端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增加,与此同时血容量也随之增加,进而导致高血压。
2、患有肿瘤或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肿瘤所引起的血压升高被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其主要特征是醛固酮分泌量增多,进而使得血压升高,肾素活性和血钾降低。
3、患有肾脏疾病
低肾素型高血压跟肾脏疾病有关,这属于获得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肾脏老化,切除一侧肾脏、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先天性孤立肾等,会使得肾单位数量减少,肾素分泌也随之减少,进而引起低肾素型高血压。
4、原发性的低肾素型高血压
原发性低肾素型高血压跟体内基因多肽性有关,还有高盐饮食、吃太多甘草制剂等同样也会引起低肾素型高血压。
为什么低肾素型高血病人,吃沙坦类药物效果不明显?
服用沙坦类降压药效果差,可能是因为高血压患者类型为低肾素型高血压。肾素浓度和肾素活性可直接影响血压,按照其高低分为三种,即高肾素型、正常肾素型和低肾素型。低肾素型高血压占高血压类型的20%~30%,常见于盐敏感性高血压、顽固性和老人性高血压。
沙坦类药物属于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可阻断血管紧张素跟AT1受体结合,抑制血管紧张和舒张血管,进而降低血压。然而低肾素型高血压本身肾素活性低,服用沙坦类降压药非但不能降血压,反而会导致血压升高。
温馨提示
低肾素型高血压患者属于容量性高血压,因此优先选择具有血容量条件作用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类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类药物。不过具体用哪种药物还需听从医生建议,不能擅自用药,更不能擅自更改用药剂量。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