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血压学会(ISH)于5月发布了全世界范围内使用且面向18岁及以上成人的《ISH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这是继年和年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布高血压指南以来,ISH首次单独发布国际高血压指南。
我们赶紧来看看,权威机构最新指南有哪些亮点?
1、高血压定义更科学
连续测量2~3次诊室血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同时,新指南还强调如果条件允许不能只靠一次血压测量,最好1~4周内进行2~3次随访。如果诊室血压≥/mmHg,并有心血管损害的证据,则一次血压测量即可以诊断为高血压。这样就使在高血压诊断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便于临床应用。
2、高血压分级更简化
高血压分为1-2级,取消了3级高血压。
1级高血压是指诊室血压在~/90~99mmHg之间
2级高血压是指≧/mmHg以上的血压水平。
对于诊室血压</85mmHg以下的人群统一定义为正常血压。去掉了≧/mmHg以上为3级高血压的提法。
3.风险分层简化,这个表更易懂
新指南特别强调了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表1)
表1.基于其他危险因素、HMOD、疾病史评估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简化分类
危险因素包括:
①男性>55岁,女性>65岁
②吸烟
③血脂异常(总胆固醇≥6.19mmol/L)
④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
⑤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也就是父母亲在50岁之前得过明确的心梗或脑梗
⑥肥胖
4、不同群体的降压目标值不同指南指出:尽可能在3个月内达到降压目标,但不同年龄段,降压的目标值有所差异:●基本目标(最低标准),血压至少下降20/10mmHg,最好是/90mmHg。●最佳标准,<65岁患者,血压应控制在</80mmHg,同时不宜低于/70mmHg,血压并不是越低越好;●>65岁的患者,,平均水平控制在</90mmHg,但应根据身体虚弱情况、独立生活能力和可耐受情况,考虑设定个体化血压目标。
4.治疗方法大更新
(1)改善生活方式。新指南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与药物治疗并重:
●健康饮料的选择:适量的咖啡、绿茶、红茶、草本茶等
●减少酒精摄入:日均酒精摄入量男性为2个标准单位(10g酒精/标准单位)、女性为1.5个标准单位
●减轻体重:除了BMI和腰围,新增了“腰围/身高比<0.5”
●增加阻力运动:建议每周2-3次阻力运动训练
●减轻压力:社会心理压力和重大精神疾病会加重心血管风险
●减少在污染空气中的暴露:新指南揭示空气污染是影响血压的危险因素
●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气温降低时血压升高,气温升高时血压降低,据此调节药量。
(2)药物治疗。
新指南建议对于1级高血压组,如合并CVD、CKD、DM和HMOD的患者,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反之则建议生活方式改善3~6月后再做评估;
对于2级以上高血压组,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新指南更强调A+C联合的地位,联合足剂量基础上第三种药物可加用噻嗪样/噻嗪类利尿剂(优选噻嗪样),最后可联合螺内酯或其他降压药。新指南弱化了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
这是一个专业肾脏病管理小程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