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某企业经理。因“头痛、头晕10年加重2d;胸闷、气紧不适2d”入院。10年前因“头痛及耳鸣”就医,发现“高血压”后一直服用“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治疗,但经常忘记服药,疲劳时常伴头痛、耳鸣和胸闷等不适;近日因工作繁忙,烟酒过量,每天吸烟20余支,饮酒~ml,睡眠不足,常出现疲劳、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情绪激动突感剧烈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胸闷、气急及视力模糊而入院。入院检查:T36.2℃,P次/min,R30次/min,BP/mmHg(1mmHg=0.kPa),神清,颈软,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6肋间锁骨中线外1cm,律齐,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肥厚,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医疗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早期。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经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后患者血压稳定在/90mmHg,严密监测患者的一般状况、生命体征及脏器功能,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护理过程:(1)认识期评估和确定护理问题。护士和患者相互认识,通过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此期护士的角色从陌生者逐渐变为资源提供者、教育者。通过交谈、观察、身体评估、入院检查等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与患者一起探讨认识期的主要任务:共同认识和明确患者的问题及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确定患者当前的护理诊断。(2)确认期确立共同的目标。根据初步的护理诊断确定每一步的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此阶段强调护患互动,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双方所认可的目标,此期护士可能扮演的角色是教育者、顾问。(3)进展期实施。在进展期,护士与患者应依据护理诊断和预期目标合理地实施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患者应及时与护士进行交流,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同时,患者出院后,护士作为顾问,应定期随访,利用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进一步的专业支持。(4)解决期评价。在解决期,患者的各种需求得到了满足,护患关系结束。患者出院后,病情稳定,血压控制于/90mmHg以下,并坚持每月复诊1次,遵医嘱按时服药,无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患者克服疾病及自我管理的信心增加,逐渐戒烟戒酒,减少应酬,合理参加运动,呼吸功能改善,活动耐力增加,生活恢复正常。此时,患者的独立性恢复,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护士的疾病相关知识及经验得以积累,这一轮的护患治疗性关系可以结束。见表1。讨论本研究将人际关系理论应用于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通过不同时期护患关系的发展及护理过程的变化,患者的独立性逐渐恢复、自我管理能力逐渐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逐渐提升、照护经验逐渐积累,总之利用该理论能够充分调动护士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作者:石永乐李继平单位:医院护理学院(石永乐);医院护理部(李继平)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第17期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